为推进闽东特色海洋科技特色学科建设,培养海洋产业后继之人,展现老一辈水产科技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兢兢业业、无私风险的榜样力量,让“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薪火相传,12月21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水产界唯一“最美科技工作者”——82岁的刘家富研究员走进宁德师范学院,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就为了研究这尾大黄鱼这一初心》。本次讲座由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系主任韩坤煌博士主持,生命科学学院阮少江院长以及160多位师生一同聆听了讲座。
阮少江院长首先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刘家富老师以海为家以鱼(大黄鱼)为伴的艰辛科研经历和主要研究成果。刘家富老师196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扎根在闽东沿海生产一线,曾任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宁德市渔业协会会长、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首席专家、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名誉会长、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顾问、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兼学术委员、宁德师范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海水鱼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携团队把资源濒临枯竭的大黄鱼研发成我国最大规模海水鱼养殖产业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被业界称为“大黄鱼之父”,主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等6项、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论文20余篇、专(编)著4部,是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重大科技成果与突出贡献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突出成就奖”、“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仅10人)等荣誉表彰获得者。与会的全体师生对刘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刘家富老师从自己从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指导捕鱼到如何走上学习养鱼、繁殖大黄鱼、保护大黄鱼之路等7个方面介绍了他从事大黄鱼原种保护、良种繁育的工作经历和大黄鱼从濒临灭绝到发展成国家海水鱼第一鱼的产业发展历程,分享了他立足基层条件做好本职工作以及走上大黄鱼研究之路的点点滴滴,朴实的语言、详实的数据、严谨的逻辑,为我校师生展示了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刘家富老师还就推动全国大黄鱼增殖放流、保护三都湾生态与开发湾外增养殖两个新目标,以及“珍惜年华、无悔人生” 和“找准目标坚持到底可望成功”两个思考与师生们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向广大的师生发出了加强海洋本领提升、建功新时代、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号召。
大黄鱼是我国特色的海水养殖鱼类,享有“国鱼”美誉。通过以刘家富老师与闽东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开创了洄游性鱼类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先河,把大黄鱼这一濒临灭绝的洄游性鱼类发展成为全国海水鱼类养殖第一鱼,经院士专家评审鉴定,该技术成果位居国内外技术领先,被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50项标志性成果”之一;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推动了我国第4次海水养殖浪潮,带动了30万劳力就业、脱贫致富,成为了名副其实、享誉海内外的“致富鱼、扶贫鱼、振兴鱼”。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我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海洋学科发展和海洋人才培养特色办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刘家富老师为我院广大师生树立了榜样,诠释了海洋科研人员不忘报效海洋强国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的“国之大者”情怀,为我院深入开展闽东特色专业发展和学生科研规划指导、服务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